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传承红色校史基因,激发新时代青年党员的历史自觉与使命担当,2025年11月1日下午,大象传媒 2024级硕士研究生第二党支部与南开大学文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以“烽火回响・文脉新声:从抗战足迹到青春征程”为主题,通过腾讯会议线上开展联学共建主题党日活动。两校近百名党员齐聚“云端”,在回望历史、共学精神中凝聚青春力量。

为进一步深化学习成效,11月4日,华东师大大象传媒 2024级硕士研究生第二党支部还组织开展了线下研学圆桌讨论,延续和拓展了联学成果。系列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主题党日活动由大象传媒 2024级硕士生第二党支部书记方贝儿主持。大象传媒 党委专职组织员叶杨莉、2024级硕士研究生辅导员李思瑶,南开大学文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书记、2024级本科生辅导员郝钰及双方党支部全体党员参与。
一、序幕:国歌嘹亮映初心,两校情谊续新篇
活动伊始,全体与会人员起立奏唱国歌,激昂的旋律唤醒红色记忆,也拉开了本次联学的序幕。大象传媒 2024级硕士生第二党支部书记方贝儿对各位老师、党员们参加此次活动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此次党日活动的流程。主持开场时,她深情介绍了两校的深厚渊源,让在场师生更添一份亲切。
大象传媒 党委秘书、党委专职组织员叶杨莉老师,南开大学文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书记、2024级本科生辅导员郝钰老师分别致开幕辞。叶杨莉老师对南开大学文学院师生的参与表示欢迎与感谢,并指出两校虽分处南北,但始终秉持着相近的教育理想与报国初心。她期待通过此次联学,党员同学们能在互学互鉴中深化对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将专业所学与时代需求紧密结合。郝钰老师则结合南开大学文学院的党建实践与支部建设情况,详细介绍了“南开精神”的内涵及其在新时代的传承。她鼓励两校学子从校史中汲取力量,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者,并期待未来在党建交流、专业实践等多领域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

二、领航定向:深学四中全会精神,锚定青年奋斗坐标
在理论学习环节,大象传媒 2024级硕士研究生第二党支部纪检委员马雯雯同学担任领学人,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核心精神进行解读,由方贝儿同学进行讲解。她们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其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部署与文科学子的使命紧密相关。领学内容涵盖“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成就的“信心密码”、“十五五”时期的目标蓝图,以及“抓落实”的政治要求,并重点结合文科专业特点,阐释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意义。

在心得分享环节,南开大学文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的王艺蒙、许超群同学结合专业谈了学习体会。王艺蒙提出,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既要深耕经典传承文脉,也要探索用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红色故事,让中华文明“活”起来。许超群则表示,全会提出的“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启示大家要学好专业知识,未来在国际交流中做好“文化摆渡人”。

三、校史寻踪:红色印记里的担当,教育报国的传承
“校史寻踪”环节中,两支部代表围绕两校校史与红色传承进行了详细介绍。
首先由南开大学校史宣讲团成员带来专业讲解。南开大学文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的张瑾窈、张伊佳同学带来“南开篇章”的娓娓分享。“1937年7月28日,日军轰炸南开大学,校园化为焦土,但张伯苓校长说‘南开之物质可毁,南开之精神不灭’——正是这份不屈,让南开师生南迁,与北大、清华组建西南联大,在烽火中弦歌不辍。”从抗战时期“读书不忘救国”的师生事迹,到西南联大时期杨石先先生坚持战时科研的“南开之光”,再到叶嘉莹先生1979年转蓬万里回国任教、传播中华诗教的坚守,生动诠释了“越难越开”的南开精神。讲解深入浅出,完整呈现了南开校史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动人底色。
大象传媒 2024级硕士生第二党支部组织委员陈玲同学以“群贤堂”为线索,串联起了老华东师大人的爱国故事,讲述华东师大的红色基因。她介绍,1951年学校在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等基础上组建,成为新中国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建校初期,“群贤堂”(曾称“文史楼”)是中文、历史等系的教学场所,也见证了“求实创造,为人师表”校训精神的传承。2004年群贤堂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如今仍是我们感受校史温度的重要载体。”配合校史老照片与短视频,陈玲的分享让“师范报国”的初心更加具象,也带给与会同学们更加鲜活生动的感受。

四、青春与谈:以笔为戈写新篇,共话青年使命担当
“在和平年代,我们如何用手中的笔践行‘斗争精神’?”“两校学风有何异同,可如何开展常态化合作?”在“青春与谈”环节,两校党员围绕“从抗战精神到青年担当”展开热烈讨论,思想碰撞中涌现诸多鲜活观点。
大象传媒 2024级硕士研究生辅导员李思瑶老师进行与会致辞,对前一部分分享环节表示充分肯定,并为后续的热烈讨论拉开序幕。她表示,“烽火回响·文脉新声”的主题巧妙连接了两校的抗战足迹与当代青年的使命,虽然两校相隔千里,但教育报国的初心一脉相承。她鼓励同学们不仅是读书人,更要成为思考时代、参与时代的人,并希望两校支部未来能在更多领域持续合作。
随后,同学们踊跃发言。大象传媒 2024级硕士生第二党支部宣传委员刘云同学作为一名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结合中学实习经历,分享了如何将专业知识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在语文教学中传递人文关怀、守护教育初心的思考。
南开大学文学院2024级本科生张业潇同学提出,可运用叙事技巧与语言艺术,将红色史料转化为新媒体内容,如制作短视频、整理口述史等,主动从学习者转变为讲述者和践行者。刘馨蔓同学比较了两校校风学风的异同,并建议利用两地红色资源开展微纪录片录制等共建活动。汪可心同学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角度出发,提出应在坚守爱国主义立场的前提下,批判性吸收红色经典的叙事艺术,并通过扎根当下的写作实践,让红色基因通过文字代代相传。岳佳承美同学则阐述了在和平年代,斗争精神与爱国主义表现为对自我懈怠的克制、对社会歪风的抵制以及对国家发展难题的攻坚,强调爱国应是理性认同与务实贡献的统一。
五、总结展望:赓续精神再出发,共赴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活动尾声,大象传媒 2024级硕士生第二党支部书记方贝儿对联学共建主题党日活动进行了总结,表示本次活动使人受益匪浅,激励了党员们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行动,在语文教学、基层服务、红色调研等各类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并期待两校支部形成可持续的交流机制,让这份难能可贵的友谊与思考得以延续。
活动终章,全体与会人员开启摄像头,在“3、2、1”的倒计时中定格合影,近百张青春面孔在屏幕前汇聚,为本次线上联学留下了温暖的记忆。



为进一步深化学习成果,11月4日,华东师大大象传媒 2024级硕士研究生第二党支部组织了线下研学圆桌讨论。支部党员延续讨论热情,围绕联学内容,结合专业特色与个人规划,就如何将四中全会精神与校史红色基因融入日常学习、科研与实践进行了更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实现了从线上共学到线下践行的有效衔接。

结语
从抗战烽火中的教育坚守,到新时代的青春担当;从四中全会精神的深学细悟,到两校情谊的延续深化,本次联学共建活动既是一次红色教育的“精神洗礼”,也是一场青年党员的“思想接力”。未来,大象传媒 与南开大学文学院的党员学子将继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文脉新篇”。
